|
|
一、中心基本情况 沈阳化工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3月,是经教育部国际司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审批并备案的沈阳化工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隶属于沈阳化工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管理的研究机构。中心以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外语学院、对俄合作办学项目、对俄科研项目合作的相关教师为基础,外聘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分院的对俄研究专家、驻俄使馆回归专家以及与我校有合作的俄罗斯教授和专家,采取开放的发展模式,结合学校的发展特色和专业特色,注重加强与俄罗斯文化、科研、学术领域的合作研究,努力建成具有专业优势和国内外相关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中心。为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咨政服务,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撑,为学校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推动形成学校科研工作新的增长点,不断提高科学项目研究质量而努力。 目前,在各位国内国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心已顺利完成上级部门交派的课题研究。为中心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心的研究方向 1.俄罗斯科技与教育合作研究 通过与俄罗斯诸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着力从双方的科技合作、合作办学、学术交流等合作模式,不断发掘中俄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变化、未来合作的模式以及合作领域的扩大和缩小,为国家、省、市提供有效的咨政服务,以及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2. 注重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建设 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造就大批满足国家重大政策研究需求的“国别通”“领域通”“区域通”人才;培养更多精通俄语又有学术造诣的科技人才。 三、中心的运转模式 1. 学术研究 (1)科研项目带动合作研究。每年确定一、二个大的研究主题,并分解为若干个相关子课题,采取招标和人员指派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课题负责人,开展合作研究,围绕子课题发表一些高水平论文,最后集结出版。 (2)时评与研究报告。定期发布当前俄罗斯的热点问题的时评、研究报告,并呈送给相关部门、杂志或媒体,扩大中心影响力。 2. 学术讨论会 (1) 一是定期跟踪并讨论研究进展;二是不定期的邀请国内外相关学者主办讲座或报告会; (2) 组织中心成员、研究生、优秀本科生举办相关学科的小规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宣布研究成果,扩大中心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 3. 国际交流 一是利用各种资源,与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建立一些固定的合作交流平台;二是扩大人员往来,不断提升研究水平。 4. 人员构成 第一,组织学院相关骨干教师形成核心的学术团队; 第二,其他学院教师及相关领域研究人员通过合作项目参与中心工作; 第三,逐步吸纳一些客座研究员,特别是国外合作机构的一些特聘教授。 |
中心的组织架构 中心主任:马丽娜 中心执行副主任:王蓉、朱明昌 学术秘书:刘蝈蝈、郭文超 骨干成员:高恩军、孙亚光、王康军、张丽、李雪 王蓉、朱明昌、周延丽、谢英鹏、刘蝈蝈 中心学术指导委员会: 主任: 许光文 副主任:笪可宁 委员:高恩军、阎峰、周延丽、孙亚光、石云校、 王国刚、肖于波、王蓉、朱明昌 客座研究员:安百钢、孙国军、周延丽、袁春波 田玉海、李绍洪、张丽科
|
版权所有(C)沈阳化工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
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11号街 邮编:11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