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共青团沈阳化工大学委员会
  • 电话:024-89389101
  • 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11号街
  • 邮箱:syhgdxxtw@163.com
团学快讯图片新闻

“五四表彰” | 沈阳化工大学2020年度“五四红旗团支部”“青年先锋集体”事迹展

2021年09月29日 17:40:53  点击:[]

五四红旗团支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803班团支部事迹材料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803班团支部成立于2018年9月,是一个各方面要求进步的组织,团支部共有成员27人,在开学初期已全部递交入党申请书。现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5名,中共(预备)党员3名。

团支部认真开展“党史”学习班会,带领同学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团课学习、主题班会、团会,坚持引导支部团员青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升支部的思想高度。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加强“班团一体化”建设,支委会每年按期换届,按程序选举。

支部在青春绘就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基础上,全年开展各项属于自己的系列主题团日活动,紧跟学院姜妍志愿服务队脚步,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疫情期间,支部同学争做志愿者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展现着青年团员的风貌与担当。

至今为止支部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达78%、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率达20%。支部成员累计获各项奖学金80余次。支部成员还积极参与“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收获国家级、省级等各项荣誉。在班团荣誉评比中支部取得了“五四红旗团支部”、“校活力团支部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支部正在申评2021年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现已进入国家评选阶段。


五四红旗团支部——社会工作1801班团支部事迹材料

图片

社会工作1801班团支部共32名团员,6名为预备党员,支部日常建设主要从思想、学风、特色活动及志愿服务等五个方面进行。

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推动“班团一体化”建设。

支部英语四级通过率为85%,27名同学具有在校、院学生会等组织的任职经历;18名同学具有任职部长及以上任职经历。

支部响应校团委、院部分团委号召,积极开展“青春绘就中国梦”系列主题团日活动。作为社会工作专业同学,支部多次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体验式主题团日活动。支部每周的社会实践是发挥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专业理念进行的长期性活动,为老人、儿童、大学生及外国友人等服务对象提供帮助,促进其发展。

青年有理想,集体有力量,班级曾多次获得“优良学风班”、“先进团支部”等称号。支部超三分之二的同学曾获校级奖学金,9名同学曾获市级及以上荣誉。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支部同学在日常中时刻秉承社会工作服务理念,将“助人自助”、“人在情境中”等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社工1801同学在日后学习生活中会刻苦奋斗,不负韶华,为母校、为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青年先锋集体——化学工程学院志愿者服务中心事迹材料

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志愿者服务中心成立于2015年3月5日。团队分有组织部、文艺部、活动部、宣传部和秘书部五个部门,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为宗旨,以“最平凡的事,最简单的爱,最真诚的心”为信念。

化学工程学院志愿者服务中心在校团委和学院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项学生工作,结合社会痛点问题,构建城市文明,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敬老助残、扶贫济困、防疫抗疫、社区服务、文化服务、环境保护、义务献血等一系列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引导学院青年团员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志愿者服务中心张龙同学假期多次积极担任社区志愿者,主动打扫社区卫生,为街坊邻里服务,并被新疆乌苏市新闻网报道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典型事例。在疫情期间,化学工程学院志愿者服务中心组织动员学院学生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我院72名同学作为疫情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用自己的方式弘扬和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化学工程学院志愿者服务中心用行动诠释着志愿的含义,以有力的措施、务实的态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凝聚磅礴青春力量。

青年先锋集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星火志愿者团队事迹材料

从志愿环保到弘扬红色文化,从团课学习到庄严宣誓,从关注留守儿童、探望孤寡老人做到全面践行共青团员的责任,到疫情防控紧急时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团委星火志愿者团队自始至终都发挥着志愿服务的精髓。团队自2016年成立起,致力于将学习雷锋精神真正落到实处,不走形式主义,力求展示大学生精神风貌,从开始的点滴活动到所得的团体荣誉,团队成员都在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以星火之名燃青春之光,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在深入社会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期待更多人加入这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团队,青年的觉悟与齐心,才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青年先锋集体——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姜妍志愿服务队事迹材料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姜妍志愿服务队在校团委和本院团委老师的悉心带领下建设成为严格遵守纪律、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拥有自己特色的青年先锋集体,并已成功申报辽宁省志愿服务基地。

妍志愿服务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在疫情防控、道德建设、志愿公益、创新创业、艺术体育等方面表现突出。

该服务队于2019年在沈阳市铁西区社会实践基地连续三年开展实践工作,也在滨河社区的社会实践见习基地多次开展志愿清洁活动,与此同时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姜妍志愿者服务队正在开拓新的实践基地——富兴居养老院。

在未来姜妍志愿者服务队希望能继承并弘扬五四精神,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继续提升我院青年学生素质、凝聚青年力量,真正做到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共同进步。

青年先锋集体——信息工程学院传媒中心事迹材料

信息工程学院传媒中心前身为信息工程学院报社,由信息工程学院分团委直接领导,从2003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18年风雨,在2019年曾荣获沈阳化工大学青年先锋集体。信息工程学院传媒中心共设综合部、记者部、运营部、辩论队四大部门,负责管理运营学院微信公众平台和学院院报的编辑工作。学院微信公众平台2020年全年共计推送332篇文章,入选“青春化大——沈阳化工大学团委”公众号19篇,总阅读量高达83106次,单篇最高阅读量1110次。同时,信息工程学院传媒中心在志愿服务方面始终走在学院前列,积极参加学院和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彰显青年学生组织担当。信息工程学院传媒中心以“及时准确、为学生发声”为工作主旨,圆满完成了各项团学工作;更以打造校内最强媒体为目标,向一个更加优秀,更加有代表性和凝聚力的学生组织奋斗前行!

青年先锋集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高文文爱心团队事迹材料

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要求,树立一批可敬、可学的青年榜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于2017年2月成立了首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志愿者服务组织——“高文文爱心服务队”。现团队成员200余人,近四年的时间里,该团队多次开展内容丰富的志愿活动:“传承红色文化,谱访革命遗迹”返家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计科学子在行动”志愿服务、“星火相传‘云’支教”活动等。曾荣获2020年校级暑期社会实践“突出贡献奖”。疫情期间,团队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号召,报名担任家乡抗击疫情志愿者,多名成员获得“最美志愿者”等称号。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如今,我们正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团队会把“强学力行、喻理求真”的精神运用到各项实践活动中,担当起时代使命。

青年先锋集体——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新媒体中心事迹材料

制药与生物工程学院新媒体中心是负责维护、更新学院官方微信平台信息的团体,联系服务学生,致力宣传展示学院动态,对学院的主题团日活动、防诈骗宣讲、安全教育等进行汇报,其中在2020年度里发文200余篇,浏览总量高达28000余次,单篇最高阅读量达880次。在防疫期间,持续更新科学防控注意事项,通过官方渠道传递信息、引导话题。自主编排创作舞台剧、微电影,举办配音大赛,开展原创主题征集、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在迎新生入学工作中设计文化专属标识。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职能,打造学院文化教育阵地。

青年先锋集体——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基地事迹材料

沈阳化工大学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基地于2020年5月成立,现已有300多名志愿者同学,本着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的原则,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以实际行动传播环境保护理念,并积极投身实践,对城市环境进行维护,努力发扬志愿服务精神,不断传递正能量。

2020年“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小分队”组织了爱护社区,从我做起、青春暖夕阳,与爱比肩行、义务讲解员等爱心公益活动。活动后养老院负责任人对我院志愿者们给予高度肯定和称赞,并赠予我院锦旗以表感谢。疫情期间,多名小分队成员积极主动在家乡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为家乡的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复学期间,提前返校,承担起校园疫情防控把关的责任。

此外,小分队还多次进行绿色志愿宣传,并与周围公益组织进行交流合作,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让公益活动更加的丰富,更加有影响力,并且呼吁更多的人关爱社会,关爱环境,做环境保护的践行者。

忠于环境保护事业,传播志愿精神。在网络与现实中,沈阳化工大学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基地将永葆初心,淬就真金。

青年先锋集体——经济与管理学院风信子志愿者团队事迹材料

经济与管理学院风信子志愿者团队共有在籍志愿者400余人,在学院分团委的指导下,依托3•15学雷锋纪念日、新学期迎新、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季、新冠疫情时期返校、创建文明城市等特殊时间节点组织开展30多次活动,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50余名优秀志愿者,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参与到当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为当地疫情防控注入力量。

团队曾多次组织学雷锋精神志愿服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指示精神,传承新时代雷锋精神;连续3年开展“梦起航,爱飞扬”爱心捐赠活动,将物品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学生们的爱心奉献精神、公益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2020年迎新工作中100多名志愿者们积极主动帮助新生搬运行李并耐心的回答各种疑问,不辞辛苦;两次疫情返校期间,90多名志愿者牺牲个人时间为同学们创造有序的返校环境;为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传统、培养学生关注他人、服务社会意识,团队积极开展各种社区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关爱社会,感受社会。

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未来经济与管理学院风信子志愿者团队将会以崭新的面貌继续服务社会、传递爱心、传播礼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先锋集体——外国语学院WARM TEAM志愿服务队事迹材料

2020——2021学年外国语学院Warm team志愿服务队在外国语学院分团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组织的各项工作安排,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为传承志愿支教服务精神,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良好习惯,传递正能量,Warm team志愿服务队从2014年开始走进杨士中心小学进行义务支教活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Warm team志愿服务队会以崭新的面貌,端正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做好支教活动,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将以五四精神为指引,以实现民族复兴为目标,扬帆起航。Warm team志愿服务队,一直在路上!

青年先锋集体——郭明义爱心团队人文与艺术学院分队事迹材料

学习郭明义精神,传承优秀品质,郭明义爱心团队人文与艺术学院分队由此应运而生。自成立以来,分队志愿者将积极向上向善、无私奉献作为心之航帆。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让学习雷锋精神蔚然成风。

一、典型示范,汇聚志愿能量

爱心团队积极践行“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深入周边社区、敬老院、孤儿院,大力开展如大梨树志愿服务、祭扫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志愿者活动,传播志愿精神。

二、投身疫情防控,彰显责任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志愿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运用专业方法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心理疏导等工作。线上线下,校内校外,有效地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三、助力乡村振兴,全心服务“美丽乡村”建设

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各种具备专业特色的志愿服务。在参与大梨树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创作、绘制各类墙画20幅。同时将“社工元素”带到大梨树村,陪伴老人和儿童开展各种暖心活动,赢得了大家的肯定。

郭明义爱心团队人文与艺术学院分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大爱,用自己的内心去温暖心灵,团队精神将会一直延续,为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青年先锋集体——沈阳化工大学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事迹材料

团委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开展抗击疫情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成立了“沈阳化工大学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和院部分队,队员们纷纷到社区、村镇协助开展疫情摸排、清洁消杀、秩序维护、心理疏导等工作,真正做好疫情群防群控“战斗员”、“宣传员”和“保障员”,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还积极组织志愿服务、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创作文化产品、宣传榜样故事等系列活动,弘扬正能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充分体现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责任与担当。

在返校复学期间,青年突击队成员用实际行动把好入校第一关,为返校的同学们架起了一道防疫安全线。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的优异表现被共青团辽宁省委通报表扬并被树立为全省先进典型。

青年先锋集体——沈阳化工大学青春化大新媒体中心事迹材料

“青春化大”新媒体中心是校团委直接领导下的学生组织,致力于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

沈阳化工大学校团委一直注重共青团工作网络宣传阵地建设,构建了“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即“青春化大-沈阳化工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平台、“沈阳化工大学校团委”微博、沈阳化工大学团委网站等网络平台。平台内容涵盖了“思想引领”、“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团学组织”等多个方面。

2020年,在校团委“青春化大”新媒体中心全体成员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下,沈阳化工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平台原创文章数量稳步增加,关注量、阅读量和转发量也创下新高。

“青春化大”新媒体中心不断优化内部的机构设置、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合作、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开创了新媒体中心工作新局面。新媒体中心始终把团委的网络文化阵地建设为己任,为沈阳化工大学团学工作取得卓越成绩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上一条:“五四表彰” | 沈阳化工大学2020年度“优秀团务工作者”事迹展 下一条:“五四表彰” | 沈阳化工大学2020年度“优秀团干部标兵”事迹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