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省委书记郝鹏来我校调研并对思政课教学给予重要指导,令广大师生倍感振奋。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实际行动认真落实郝鹏书记讲话精神,9月11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教师带领60余名学生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开展了新学期第一堂“行走的场馆思政”主题课。
教师围绕“见证工业辉煌发展,担负强国青春责任”主题,将学校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将思政教育与工业文化熏陶相融合,以显著育人成效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工业历史长河中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技术报国之志。

孔凡飞教授作为本节课的主讲教师,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三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教学内容,运用展馆内的珍贵实物与历史资料,生动阐释了“党对工业的全面领导”取得的历史成就。在教研室杨亮、鲍丽明老师和博物馆讲解员的协同引导下,同学们近距离参观工业文物、聆听展品背后的故事。
在交流讨论环节,刘明易等同学分享了各自的体会。他们表示:“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参观学习,能直观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与工业精神的创新突破。”“从展馆里的老机床到如今的高端装备,我真切看到中国工业从步履维艰到康庄大道的跨越式发展,这背后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工业先辈们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奋斗姿态,让我明白了‘强国复兴有我’不是口号,而是要脚踏实地锻炼本领,把专业所学融入工业强国建设中。”

此次“行走的场馆思政”第一课,以我校“化育英才、行走思政”为宗旨,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有机结合。通过走进展馆,同学们不仅深化了对新中国工业文明发展史的认知,更是在聆听杰出人物和典型事件的故事中,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关于“思政+ 场馆”浸润式实践教学形式的思考,丰富了大思政课建设的经验。
供稿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
初审初校:孔凡飞
复审复校:贾冰
终审终校:王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