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校团委关于2025年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要求,经济与管理学院将社会实践与学科建设深度融合,组建了“应急安全科普万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启学院领导班子牵头、分团委统筹组织、专业教师全程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深度参与、校保卫处协同、校外金融机构联动“六位一体”社会实践模式。出发前,学院组织师生代表围绕如何将专业建设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进行讨论,确定了活动路线和内容。7月15日至28日,学院师生以教研室为单位,前往社区、村屯、企业,将家国情怀、专业知识、理论研究融入行业发展、社会治理及百姓生活,为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供新思路,全面推进学院校地共建、产教融合。

校社携手促和谐 专业赋能筑平安
围绕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电信诈骗识别能力较低等问题,实践团走进铁西区荣华社区、沈河区多福社区等九个社区开展科普宣讲。为确保效果,特邀中国银行朱曼恺副主任、富思贻讲师,校保卫处宁志高副处长、刘野科长作为业务指导教师助力宣讲团队。富思贻、金融学专业教师王文荣、于铭、周颖、郭文超,硕士研究生们围绕刷单返利等七大高发案例剖析骗局套路,介绍防范要点和自救措施。校保卫处宁志高、刘野,应急管理专业教师苗蕴慧、田胜男及硕士研究生们讲解消防安全、器材使用等内容。随后,实践团结合专业研究方向面向居民开展问卷调查,逐项讲解,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学院与九个社区签约为暑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学院党委书记李丙文、副书记关婷、分团委书记王怀、教师代表王文荣为社区授牌。与荣华社区、黎明公寓社区签订了《校地共建框架协议》。院长王蓉与多福社区书记樊月充分沟通后,达成一致意见,要密切加强社区共建,将“两邻”理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构建和谐校园。

校村联动促安宁 践行初心助振兴
7月17日,实践团再次出发,乘车前往铁岭市昌图县长发镇王子村,这里也是学院副院长刘满福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地方。村党总支书记牛艳霞向师生表示欢迎,并对我校选派优秀的驻村干部助力乡村振兴表示感谢。牛艳霞说,农村消防安全、金融反诈工作存在短板,实践团将科普知识送到村子里,迫切需要。实践团领队、学院党委副书记关婷代表学院向王子村“两委”为青年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表示感谢,并将此次实践目的作以说明。

教师王文荣、苗蕴慧,硕士研究生任贺、王博、罗海丹向村民开展科普宣讲,董家村书记刘刚及村民代表也参加了活动。宣讲结束后,刘满福副院长带领实践团师生参观王子村,讲述辽河两岸历史,上了一堂生动思政课。紧接着,实践团来到长发镇翟家村,走进村蒙古族文化陈列馆,了解村庄建制沿革及不同时期生活风貌。实践团师通过实地观察、入户采访,切实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巨大成果带给村民们的幸福感,为今后撰写论文和调研报告提供了一手资料。
校企携手同筑梦 产教融合育英才
从乡村沃土到企业一线,7月24日,实践团走进大连北方国家版权交易中心,通过沉浸式研学、深度对话,共“化”未来,开启“实践赋能+合作共建”新篇章。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企业核心功能区域,学生们对行业的技术赋能路径与现代化运营模式形成了立体认知。随后,公司数字工厂负责人徐震萍、开发运营中心主任王鹏与师生举行座谈,进行了模拟面试,双方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等开展深入交流,企业将为学生设立常态化实习岗位,提供从理论学习到岗位实践的成长通道,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就业指导课。

实践团用青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实现了把科研论文写在工厂车间,把调查研究落在行业社会,把教育教学办在田间地头,为破解应急安全治理痛点提供智力支持,真正实现揭榜解难,充分彰显化大青年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