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由教务处主办、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承办的本学期第一期课程思政午间工作坊活动在通明楼智慧教室211举行。活动主题为“众智深耕课程思政,同心赋能学子成长”。教务处副处长姚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林燕、副院长苏勇、教务处刘艺以及各学院30余位教师参加活动。本期午间工作坊活动的报告环节由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苏勇主持,董鑫、于永梅、苏勇、孔方昀和张春梅五位教师先后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交流分享;讨论环节由张春梅主持。

董鑫老师以“流动的智慧,永恒的初心: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与实践探索”为题,介绍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入与教学改革创新方法。董鑫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讲述如何通过案例剖析、翻转课堂等形式,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科技报国志向,提升其社会责任意识。
于永梅老师以《金属塑性加工原理》课程为例,以“课程思政从认同、内化到行为转变的探索与实践”为题进行阐述,包括授课主体对课程思政内涵的深层认知架构(认同、内化和行为转变理论)的认识,课程中如何精准的挖掘思政元素、思政切入点、思政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等,有效实现了知识传递和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与科学精神等有机统一。
苏勇老师以“混合式、融合式、化合式课程思政辨析以及课程思政目标内化的新思考”为题,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的课程思政模式,指出融合式、化合式课程思政作为隐性思政,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并内化为自身素养。苏勇还阐述了课程思政不是课堂思政、课程思政不能脱离教学质量而孤立存在、基于课程思政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OBE)、课程思政首先需要提升学生有精气神等观点。
孔方昀老师以“力理经纬:新时代力学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构”为题,深入阐述了如何立足学科特色,精准挖掘《材料力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共生点”。通过精心构建“理论—实践—价值”三维教学体系,成功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打造出既有深度又充满温度的硬核课程。
张春梅老师以“机理与伦理:《过程机器》‘三维耦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题,阐述了“以知启能、以能载价、以价导知”的“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价值引领”三维耦合的育人理念,探讨了该理念下《过程机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设计方案和教学实践。
在讨论环节,教师们围绕思政元素挖掘、体系建构、师生共育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课程思政要精准融合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统一。教师们表示将调动学生积极性,推动课程思政与学生成长紧密结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