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秉承“三化育人”机制,助力本科毕业设计指导

编辑:田甜 作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于洋 日期:2022-04-08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建设首批“113”特色专业--材料化学开始,不断推进“113”人才培养体系改革。2021年12月,学院获批“113”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院,全面铺开“113”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三化育人”是“113”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重要机制,学院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富露祥、于洋、何晓峰、亢萍、李鹏)在 “三化育人”机制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指导教师家庭化培养,不同学生个性化指导”新模式,助力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助力学生设计能力提高

为使毕业生尽快熟悉设计流程,提高软件操作能力,少走弯路,指导教师团队邀请布雷克西姆注塑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李金明校友及其设计师团队为学生开设培训课程,分享设计过程和经验,科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毕业设计环节提供Moldex3D模流分析软件支持。指导教师团队建立了多方式、多渠道的沟通方式,如微信群和QQ群,学习通平台等,为学生、指导教师、企业设计师之间搭建交流学习通道,推进学生自主学习,随时解决设计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为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提供知识和技术上的双重保障。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8场线上培训,学生从最初的软件安装、建模,到目前已完成模具尺寸的计算(如脱模力,浇口尺寸,冷却水道尺寸等),模具设计(如放缩水、模仁分模、拨模等),模架选择(如浇注系统、脱模系统、冷却系统、侧抽芯等)的学习,并在自己的制品与模具设计中进行了实践。



二、毕业环节家庭化培养,指导教师全过程指导

由于疫情的原因,学生无法按时返校,在空间上隔断了指导教师和所带毕业生的联系,但是,老师们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各自微信群或QQ群,密切学生的联系。除了安排统一培训课程之外,各指导教师负责所带学生的日常管理和设计任务的实施,定期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布置任务、检查学生学习和设计进展、提出改进意见等。组织软件掌握较好和进度较快的同学,成立帮扶小组,并分享学习经验、演示设计过程,一起讨论答疑,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和不解,及时跟踪跟进学生设计进度。

三、因材施教个性化指导,确保毕业设计高质量完成

由于学生无法按期返校,指导教师与学生远隔千山万水,不能面对面指导学生完成毕业环节。而每名学生又存在各自的问题,比如学习习惯不同、软件操作熟练程度不同、家里的网络条件不同等等,给毕业环节的指导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指导教师经常组织会议进行讨论,如何为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比如,有的学生在藏区,线上培训无法准时参加,老师就采用录播的方式,将视频分享到QQ群,方便学生随时复习;有的学生对软件的操作掌握不及时,指导教师安排进度快掌握熟练的同学进行同辈帮扶;有的学生对制品和模具的结构理解不深,指导教师进行详细解读等等。


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教师团队采用统一进度安排,分工协作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如李鹏老师负责组织开题、中期、答辩、发布通知、收提交文件;亢萍老师负责论文形式审查、出勤情况检查;于洋老师负责模流分析审查(工艺优化、结构优化、分析报告);何晓峰负责图纸检查;富露祥老师负责制品及模具设计结构审查。按照进度安排,学生已完成开题,根据老师的指导意见继续完成后续工作。

指导教师团队将继续贯彻学院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总体要求,秉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线上毕业环节指导工作与线下同质等效,扎实推进2022届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