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至8月1日,第二十一届信息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我校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工学会信息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下文简称“专委会”)主办,我校和中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以“石油和化工行业数智化发展-AI赋能新质生产力,共筑绿色创新未来”为主题。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近60所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150余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在“双碳”目标下,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推动石油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国刚致辞。他指出,学校植根辽沈沃土,服务国家战略,持续发力“化工+智能”,在化工过程智能优化、工业智能控制、工业互联网安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他表示,学校将以承办此次年会为契机,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在数智化工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为石油和化工行业注入更强大的“数智力”,为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服务国家与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化大力量。

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化控股有限公司数字化部总监周民在讲话中表示,今年恰逢专委会成立四十周年,40年间,专委会始终以产学研用融合为使命,搭建技术交流与创新平台,共同见证并推动了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信息化从探索到腾飞的波澜壮阔历程。他希望通过本届年会学术探索与产业实践、凝结的创新突破,以及青年论坛的蓬勃活力与学子们在论文交流中的创新火花,共同熔铸为专业委员会弥足珍贵的智慧资产和创新动能,为石油化工行业的智能化升级、绿色转型注入更强动力。

7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柴天佑教授以《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工业智能化》为题作综述指导报告。报告中,对工业智能化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工业智能化、研发思路与方法等进行了专题讲解。清华大学邱彤、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王利民、沈阳化工大学赵怀慈、天津大学韩优、浙江大学胡铖、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程春生、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曲京、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马琳鸽、昆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王华分别作大会报告。8月1日,举行青年论坛及学术论文交流。我校杨忠君作青年论坛报告,刘金洋、宁博伟作学术论文交流。
大会聚焦工业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的核心挑战,通过跨学科融合与技术创新,在工业智能系统与多尺度模拟技术、AI驱动的化工过程建模、优化与强化、大模型赋能的智能装备与流程工业新范式、流程工业智能工厂技术挑战与展望等关键方向形成共识。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科研院校及石化企业的论文41篇,评选年会优秀论文12篇,我校宁博伟的《基于多智能体的工控协议模糊测试技术研究》获评优秀论文。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为我校汇聚了信息技术赋能化工领域的顶尖智慧和前沿洞察,将有力促进学校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内涵提升。
辽宁电视台、《中国化工报》对会议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