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日报、中国化工报、辽宁日报客户端、中化新网等主流媒体报道沈阳化工大学许光文团队取得科技创新重大突破。
原文链接:
科技日报:

中国化工报:

辽宁日报客户端:
https://wap.lnrbxmt.com/news_details.html?from=androidapp&id=454941×tamp=18522582387747848
中化新网:
http://m.ccin.com.cn/#/news/detail?id=361250&type=news
http://m.ccin.com.cn/#/news/detail?id=360867&type=news
济南黄台煤气炉有限公司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FRZSZXSzcGVUviB9dLE7cQ
沈阳化工大学这项试验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沈阳化工大学许光文教授团队联合济南黄台煤气炉有限公司,在生物质气化制合成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研发的“流化床两段纯氧/水蒸汽气化技术”顺利完成万吨级工业试验,突破绿色甲醇、绿色航空燃油的规模化生产全技术链的“卡点”“堵点”。
秸秆、药渣等生物质作为可再生碳源,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但传统煤气化技术无法直接用于生物质,因其易产生大量焦油——一种重质碳氢化合物,造成堵塞设备及后续合成催化剂毒化。如何在生物质气化生产高品质合成气的同时高效脱除焦油,成为该领域技术攻关的难点。
许光文教授团队创新研发“生物质流化床两段低焦油气化”技术,即分段实施生物质热解和半焦气化反应,利用高温循环半焦催化裂解/重整焦油,在气化过程中实现焦油的深度脱除。该团队以水稻秆和玉米秸秆为原料连续运行超过110小时,气化效率稳定在80%以上,合成气焦油含量低至0.58-1.58克/标立,且后续可通过工艺和装备优化进一步降低。

流化床两段气化制备超低焦油燃气/合成气技术流程示意
值得一提的是,流化床两段气化技术对燃料种类“不挑食”,而且可适用于高含水、小颗粒原料。已成功应用于处理中药渣、白酒糟等工业生物质废弃物,并在河南、四川等地建成多套万吨至5万吨级生物质空气气化应用工程,为其资源化利用提供成熟方案。
有业内专家指出,生物质气化制合成气是连接可再生能源与化工产业的“关键枢纽”,此次突破不仅降低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更可激活秸秆等可再生资源的商业化利用。这项技术有望成为绿色甲醇和绿色航油产业链的核心技术支柱之一,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
下一步,团队将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一方面推进常压气化的产业化示范,另一方面开展加压气化工艺与装备开发,让这项新技术实实在在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帮助企业利用新技术破解生产中面临的难题。
来源:辽宁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