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动态 > 正文

理学院李文泽教授团队在高效OER电催化剂设计与制备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编辑:田甜 日期:2025-10-11

理学院李文泽教授研究团队在高效OER电催化剂设计与制备领域取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Optimization of conductivity and stability on inverse spinel CoFe2O4 for alkalin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第一作者为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郭富钰,通讯作者为理学院栾健讲师段文龙讲师和李文泽教授。沈阳化工大学为论文的第一单位。

电化学水裂解中阳极的氧析出反应(OER)因四电子转移路径导致反应动力学缓慢,成为制约水电解效率的关键瓶颈。目前,IrO2RuO2虽具备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但二者依赖的稀缺贵金属元素导致使用成本高昂。尖晶石型材料(如CoFe2O4)因低制备成本、高本征活性及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被视为极具潜力的OER催化剂替代方案其独特结构中阳离子可在不同氧化态间切换,且Co位能辅助优化吸附物演变机制(AEM)路径,理论上具有优异的催化潜力。然而,CoFe2O4自身导电性不足、易团聚的缺陷,严重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性能。

CoFe/CoFe2O4@NC的结构表征

鉴于此,研究团队提出基于高碳含量Co-MOF的一步热解策略,通过原位组装构建了CoFe2O4薄膜包覆的CoFe合金纳米颗粒,并将其负载于氮掺杂石墨层中,形成CoFe/CoFe2O4@NC复合催化剂。其中,CoFe合金内核有效提升了材料导电性,并抑制CoFe2O4的团聚;原位形成的氮掺杂石墨层作为载体,既保护催化剂颗粒结构,又辅助电子快速转移。该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展现出优异的OER性能,过电位低至330 mV (50 mA cm-2),且能在50 mA cm-2电流密度下稳定运行100 h,性能显著优于商用RuO2及单一组分催化剂。本研究不仅阐明了CoFeCoFe2O4界面通过优化电子结构、降低反应能垒提升活性的机制,还解决了传统尖晶石催化剂导电性与稳定性不足的共性难题。其基于MOF前驱体的一步制备策略,为平衡催化剂活性、导电性与稳定性提供了低成本解决方案,对OER催化剂的设计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