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互融共通,引导广大师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在追根溯源中把握现在、感知未来,更好地发扬光荣传统、牢记初心使命。

二、创建标杆样板、推进党建质量提升
自教育部实施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计划以来,学院积极响应并成功培育创建辽宁省样板党支部1个、沈阳化工大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学院以创建工作为依托,不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学生党支部作为省样板党支部,从重要措施落实、辐射作用发挥、信息平台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凝练优秀工作案例,巩固建设成果,提升示范成效,强化品牌塑造。环境工程教研室党支部赵焕新工作室,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建设的学科特点,提出了“一个目标,三点结合”的建设模式,共同推动学院党建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优化教风、校风的有力举措,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努力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师德师风活动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带动,利用以师德师风为主导的学院文化建设,展示学院荣誉、办学特色、教师风采。开展师德教育专题片观赏、“大学记忆·我心中的好老师”有奖征文评选、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承办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演讲、师德师风自查整改等活动,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实效。

四、加强党建引领、促进学院事业科学发展
在疫情防控中积极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党总支政治保障作用,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发挥领导班子-支部书记-党员三级联动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掌握全院师生动态,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撑和政治保障。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宣传教育力度,共同铸建抗疫信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优秀年轻党员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课程的资源优势,建立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高质量完成线上教学工作。多名教师学生党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为家乡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注重内涵建设,成果导向教育深入课堂。学院注重在工程认证工作中强调加强内涵建设,将认证从“形似”转向“神似”,让OBE理念真正进入课堂。每一门课,每一堂课,老师们都深入思考“要让学生学习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怎样帮助学生学会这些内容”“怎样知道学生是否学会了”“怎样保障学生能够取得学生成果”五方面内容。学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机制,确保课程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改进。这套机制已经在辽宁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工学院等多所高校推广使用。
深化改革,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系统性、多元性、丰富度和覆盖度,集体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近几年,在学校从2000多门本科生课程中评选出的1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学院入选4门。在学校庆祝建党100周年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大赛中,我院两名参赛教师分别获得第1名和第6名。赵焕新老师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本科)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大赛,获得二等奖。课程思政改革育人效果显著,在疫情期间,我院有10余名学生主动在家乡属地参与志愿服务,受到当地政府表扬。
面对疫情就业困境,推进就业工作取佳绩。学院党总支注重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实施“领导负责专业、教师负责学生”责任体系。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全面摸底,精准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大力开拓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成立毕业生党员就业服务团,实施点对点服务,给学生提供专项指导。近几年,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名列前茅,其中2021年位居全校第一。
化工安全与应急产业学院建设快速发展。2020年3月我校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应急管理学院建设试点学校,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指出要依托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的优势,持续推进化工安全与应急产业学院建设,形成化工产业急需特需人才培养培训平台。学院精心组织谋划,编制了《沈阳化工大学服务辽宁省化工行业安全与应急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安全培训资质的申报备案材料》等相关文件,制定各项应急管理培训文件,申报《化工反应过程重大事故研判与控制技术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沈阳化工大学安全文化与应急体验科普基地》,积极与省、市、区应急管理局洽谈合作方案和安全培训事宜。从2020年11月起,产业学院对外开设的各类培训班陆续开班,遍地开花。产业学院也不断总结各类型授课经验,迭代提升培训和服务,并调研国内领先的应急培训基地,形成了我校应急安全实训体验中心建设方案,并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培训基地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建设工作。
展望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党总支将带领全院师生共同努力,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发挥基层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办学实力,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