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现有党员101名,其中教工正式党员34名,学生正式党员29名,学生预备党员38名。党总支下设8个党支部,其中有5个教工党支部,3个学生党支部。学院党委是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本科生第一党支部是我校第一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本科生第一党支部2020年被辽宁省委授予“辽宁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2021年被辽宁省委授予“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辽宁省委教育工委授予“辽宁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近年来,学院多个支部和集体被学校党委授予“沈阳化工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沈阳化工大学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多位党员和教师被学校授予“沈阳化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化工大学师德师风先进个人”“沈阳化工大学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五次集中性学习教育,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着力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开展。在这一系列集中性学习教育中,党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基,用初心使命砥砺全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进一步筑牢了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了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党中央作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的重要部署。各级党组织都要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学院党委充分认识到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的重大意义。学院党委下大力气把这项工作落实好,将这项工作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收到良好育人效果。

一、顶层设计是核心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顶层设计是工作中的“纲”与“本”。要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既定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党建工作同样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为工作定好方向,谋篇布局。
开展党建主题教育是对党员进行教育提升的重要抓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仅仅依靠读书学习、听讲座、参加报告会等单一形式或几种形式的简单拼凑就能取得满意成效的。主题教育应打“组合拳”,采用多种形式,让受教育者融入其中,变被动为主动。要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加强阵地建设,将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达到“浸润式”教育的目标。要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潜能,发挥内因的决定作用,切实提升学习效果。
二、阵地建设是基础
开展主题教育,阵地建设是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对于党建阵地建设,学院党委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线上线下两个阵地共同发力,力争打造精品,吸引广大师生,强化思想引领。
(一)线下阵地建设创精品
线下阵地是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想开展好主题教育必须要把线下阵地建设好,打造成精品。要选好建设线下阵地的场所,不能远离师生而建,应当融入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场所,与师生零距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师生。为此,学院党委选择了在教学楼、实验楼、宿舍区开展线下阵地建设。
1.在教学区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院党委建设了“点亮信仰的明灯——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重点展示中国共产党100年来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理论成果和重大成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在瑞师楼教学楼1至3楼的楼道廊宇铺开建设,充分融入学生教学区。基地展示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展出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在走廊两侧墙壁以展板形式,围绕党的历史发展时间轴和重要历史事件,展出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开始,由五四运动到红色政权的建立,到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新中国的建立,到改革开放,到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绩。二是建有四个主题展厅,包括抗日战争厅、新中国建国厅、改革开放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厅。三是设计展出三个专题,包括毛泽东主席创作的诗词、中国人民在接续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殷殷寄语。该基地的建立能够使学生在课间、在休息时学习党史,把党史学习教育宣传融入到学习之中。
2.在实践区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学院党委在学生实验室区域建设了“学习之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基地主要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展示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基本内容,展示十九大主要内容,重点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定期更新基地中的学习内容,及时展示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学生可以在做实验的同时进行学习,做到常学常新。
3.在生活区建设“党史流动小栈”。学生宿舍区是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却是思想政治工作较为薄弱的地方,是阵地建设短板之地。学院党委将党史学习充分融入学生生活,将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的党史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单元,制作成“党史流动卡”,放置在学生宿舍门上并定期更新内容,成为流动的党史学习小栈。这样既丰富了宿舍文化,也开辟了新的宣传阵地,能够更好地引领青年听党话、跟党走。
(二)线上阵地建设强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信息时代,网络空间已成为学生生活的组成单元,是广大青年了解社会、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主题教育的有效载体。
为了占领互联网阵地,学院党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创建“计算机党团e家”微信公众号,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展示学院党建工作成果,开设微理论、微党课、微讨论、微竞赛、微模范等专栏,相继推出了“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党员讲家乡的党史故事”“百年党史天天读”等系列文章。二是改版学院网站,新网站突出党建特色,设立党建工作展示专区,展示学院党总支和各党支部开展的党建活动情况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
三、用活阵地是关键
好的工作阵地为主题教育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只有用好、用活这些阵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为此,学院党委设计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寓教于学。在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定期组织全体师生参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要求师生经常浏览学院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打学习的“组合拳”,做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和理论素养,增强党性观念。
二是寓教于讲。分别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讲解团。团员由全体党员和部分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团员们在自己掌握和理解基地展板内容的基础上,为来基地参观学习的师生提供讲解服务,既增强了讲解团成员的服务奉献意识,也切实加深了他们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的理解程度。对其而言,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自我革新与提升。
三是寓教于考。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应该熟练掌握党史知识和党的理论,考试是检验其掌握程度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校党委党校的有益补充,学院党校着重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史知识考察。组织建立了学院党校考试题库,由党员教师开发在线考试系统,组织全体党员编写考试题库。题库主要内容就来源于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展板内容。学院党校培训结束后,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在线形式进行考试。通过考试进一步检验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质量。
四是寓教于行。学党史、学理论,最终要用理论指导实践,将知识转化运用,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院有着开展志愿服务的光荣传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志愿服务队的主力军。经常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养老院、走进社区,为孤寡老人奉献爱心,为人民群众提供电脑维修、卫生清扫等服务。疫情期间,多名师生走上战“疫”一线,彰显党员先锋模范形象。疫情期间,许多现场服务不能进行。志愿者们为了做到志愿服务不停歇,为疫情防控做贡献,搭建了“志愿服务云平台”,组织23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大手牵小手”爱心助学活动。经过努力,队员们为彰驿农民工小学的43名学生义务辅导功课,缓解了疫情期间农民工家长的经济压力,受到了校方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大家也在服务中践行着党的宗旨,感受到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
主题教育要常抓不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将不断总结经验,坚持守正创新,丰富开展主题教育的形式,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