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信息工程学院党委自获批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以来,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严格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坚持统筹规划、党政配合、守正创新、推动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果,实现了以党建引领学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在学院党委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诸多荣誉:2019年,荣获“沈阳化工大学先进党组织”“沈阳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20年,荣获“沈阳化工大学五四红旗团委”,“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市场开拓奖”,获评沈阳化工大学四星党支部1个、三星党支部3个;2021年,荣获“沈阳化工大学先进团委”“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市场开拓奖”“研究生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研究生学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先进单位”“传媒中心青年先锋集体”“沈阳化工大学寒假社会实践先进集体”;2022年荣获“沈阳化工大学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市场开拓奖”“沈阳化工大学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学院党委党员也屡获殊荣,涌现出了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樊立萍,2021年);2020年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创业领军人才获得者(张延华,2020年);“2021年沈阳市高层次人才”获得者(连莲,2021年);2017级葛振澎同学先后获2019-2020学年度国家奖学金、2020年沈阳市市长奖学金、2020年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2次、2021年辽宁省优秀大学生党员;2020级研究生郭瑞华同学的返家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荣获2021年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活动提名;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刘飞、谷文通,2019年;王宁佳、肖强,2020年;葛振澎、沈优,2021年);沈阳市优秀大学生获得者(陈明远,冯俊博,李曼,2020年);沈阳市优秀研究生获得者(刘阳,2020年);沈阳市优秀团学干部获得者(陈明远,2021年)。

一、党建文化建设品牌特征鲜明,育人效果显著
1.学院党委以“廉政文化苑”建设为推手,喜获“123”,即一个体系,两种效应,三个平台(“五廉”廉政文化教育体系——全媒倡廉、基层普廉、活动示廉、学习育廉和制度醒廉;两种效应——党员的“收入效应”和群众的“替代效应”;三个平台——“廉政文化长廊”“明威论坛”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促进会”)。广大师生党员因“物境”提升和学习方式变革,学习效果明显增强,实现了“收入”增加;广大群众越发关注党员队伍在廉洁自律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和效果,实现了认知替代。组织师生党员、群众参与廉政文化苑建设、书写心得体会,强化党员的廉洁意识。
2.以圆满完成学院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通信与电子科学教研室党支部样板支部验收工作为切入点,推进完善其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围绕“三大专项行动”开展的重点工作,积极推进“党建+”工作新模式,打造 “一支部一品牌、一教研室一特色”,通过“品牌”效应促动党建工作整体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实现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夯实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建立1236工作模式
为了进一步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党委2021年建立1236工作模式,即抓好理论武装一个核心,建设好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两个阵地,教师方面开展“三个一实践活动”(我为学生讲一次师德课、我为师德建设献一言、我为学校发展献一策),学做结合,切实提升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成效。学生方面以加强学生党员培养为重点,开展“六个一实践活动”(参加一次党的基本知识培训、获得一次学校奖励、参观一次党史校史院史展览、参与一次党风廉政教育、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一种体育兴趣爱好),辐射带动全体同学,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完善校友信息链,建立多渠道校友联络平台
学院党委积极开展校友工作,潜心打造“五心团队”(“用心”思考每一个服务方案,每一项服务措施;“诚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办好每一件工作;“虚心”请教每一位校友的意见和建议;“贴心”关怀每一位校友的困难和需求;“全心”奉献,不求回报),为70周年校友返校做好各项服务。同时邀请杰出校友回校为大学生做讲座,激发学生创新创业信心。
2020年1月,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2006届优秀校友、盖州市鑫煜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营口煜生电采暖设备开发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营口紫辰金典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世明受邀在学校碧帆楼学术报告厅作创新创业专题报告。讲述了他的求学经历、毕业后的就业历程、创业过程和对大学生的就业建议,为学院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宝贵的经验。
2020年11月学院特邀200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优秀校友白二宝回到母校,为在校大学生作“敢想敢做、开拓思维”为主题的创业报告,与同学们分享从化大学子到公司总经理的成才之路。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阶段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趋势,以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种种需求,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就业,学院于2021年11月邀请自动化专业2011届毕业生温元龙校友为我院学生分享考取国家电网的相关经验和就业经验。
四、运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典型模范人物
1.疫情发生时,学院师生毫不犹豫,积极投身于志愿者服务工作中。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百余人。他们协助当地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开展疫情摸排、物资配送、政策宣传、心理疏导等各项工作,认真努力服务,团结共赴时艰,展现出了身为一名化大人的责任与担当,受到当地工作人员和居民的一致好评。其中通信工程1701班曹艺潇同学尤为突出,其撰写的防疫日记《“青”力而为 战“疫”到底》在《辽宁日报》《中国化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2.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领学院师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学院党委按照“边学习、边调研、边工作、边总结”工作思路,通过党史回顾和弘扬红色精神两条主线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学院全体师生党员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全力引领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学院专职组织员撰稿投稿,于2021年5月17日在《辽宁日报》新媒体平台以“经典红课”学党史为题刊发报道。
3.学院利用“沈化大信息分团委”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学院网站等进行新闻宣传,让师生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形势和学院工作情况,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团认知认同教育以及学风建设的重要职能。
五、积极撰写研究论文、著作,积攒成果资料
1.学院党委书记梁洪参与撰写的《关于大力发展无人经济的建议》在辽宁省委党校学员专报2021年第11期刊发报道,同时受到辽宁省政协副主席的重要批示。
2.近两年学院有4名教师党员发表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党建工作的论文,题目分别是《新时期高校党建+育人协同机制的研究探索》《以基层党建制度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落实研究》《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制度研究》《工匠精神在高校党支部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3.2019-2021年度,教师党员的省级课题《学习教育视域下,激发高校软弱涣散学生党支部活力路径探究》于2019年立项;教师党员的省级课题《新时代背景下探寻学生党员培养教育机制的完善路径》于2021年立项。
六、制作微视频,辐射带动广大师生
1.微视频的制作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授课形式,优化了传播内容,充分利用大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以微视频推广政治理论观点,内容丰富、精炼、重点突出、易学易记。 微视频制作把大学生身边的案例、新闻、故事等融入党的理论政策,将宏大叙事变成日常叙事,加强了思想理论宣传的亲和力,培养了理论接受的自觉性,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2.2020年,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创作以“共抗疫情,榜样同行”为主题视频、学院党委书记梁洪讲授以《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守住安全底线 筑牢教育主线》为主题的微党课。通过制作和观看视频,广大师生党员更深刻地理解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思想得到了升华。
3.2021年,为了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到来之际。学院党委积极参与“百堂精品党课——《讲述党史故事,重温光辉历程》《马克思主义在辽宁的传播》,百集微视频教育片——《扬帆逐梦迎七一 不忘初心颂党恩》《筑梦新时代,青春颂党恩》”等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将鲜活的党史展现在师生面前,使其切身体验感悟党史精神。
4.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努力形成党团互促互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先后开展信息学子为武汉声援加油、“弘扬雷锋精神,凝聚抗疫力量”、党史学习教育线上线下演讲会等52项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