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发展路

回眸发展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回眸发展路 > 正文

春风浩荡正当时 立德树人谱新篇

构建高水平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 编辑:宣传部 日期:2022-08-29

五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加强内涵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2016年提出“113”人才培养体系改革,2017年在能源化学工程、应用化学、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制药工程、金融学、社会工作、环境工程等11个专业率先试点;2018版、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逐步形成“1+6”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德智体美劳”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2021版培养方案重新进行课程模块设计,提供中英文对照,于总学分再减10学分基础上,理工科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70学分以内,同时增加四史、美育课程、中国与世界、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等课程。202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评为“113”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院。

立德树人全面落实。构建“德专情行创”育人新体系,传承“化工报国”精神;加强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与新华网签约《研究中心项目框架合作协议》,共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组织开展校院两级课程思政教学午间工作坊20余期;2021年组织开展首届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大赛,评选出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建立“1馆(校园移动展馆)、2实践(暑期社会实践和寒假返乡调研)、3讲堂(辽海讲堂、雷锋大讲堂、化大腾飞论坛)、4工程(青春榜样工程、校园人文景观文化工程、楼宇路场名称文化工程、3个‘100’文化工程)、5平台(辽宁省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辽宁省摄影家协会、沈阳市书法家协会、沈阳市民间艺术家协会)、6个志愿团队的立体化、多层次实践育人软硬平台。形成历史文化教育体系、学生自我管理发展、假期社会实践、思政教育基地、校园文化建设、志愿者服务等六大育人体系。

面向行业调整专业布局。2018年停招材料物理专业;2019年停招通信工程专业;2020年停招信息与计算科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5个专业。2018年增加能源与动力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包装工程专业恢复招生,2019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020年新增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应急管理3个专业。2021年停止中职升本科招生,同时增加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7个专业专升本招生。2020年20个专业开始第二学士学位招生。

科教产教融合拓宽平台。2019年7月,学校与17家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以及央企产业研究院等合作共建沈阳化工大学科教融合学院,聘请国家级导师和高级技术人员239人,分别与中科院过程所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分别建设“化工菁英班”和“先进能源菁英班”,覆盖化学化工类专业6个。校政企共建企业研究院、现代产业学院等17个,其中“化工安全与应急管理产业学院”,2020年3月己入选教育部首批建设的应急管理学院。2022年3月“菱镁产业学院”成功入选首批50所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平台实现突破。入选“教育部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 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实施院校、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A 类实施院校“辽宁省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推荐优 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等。我校共有1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的34%;32个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招生专业的68.1%;2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本科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7个向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14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位居全国认证高校第26位,占学校可认证工科专业总数的41%。已建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4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1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工程实践中心,1个省级综合实训基地。

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学校有国家虚拟仿真一流课程1门,辽宁省一流课程69门。《化工热力学》《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无机化学及实验》《化学反应工程》《高分子化学(上)》《工程材料》《信号与系统》《大学英语》《线性代数》等9门课程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物联网技术》获批省级大学视频公开课。学校建设“跨校修读学分”课程8门,选用课程50门。

人才培养质量获得提升近三年,共有5000余名学生参与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49项,获得大学生学科竞赛国家级81项、省级193项。考研率25.1%;就业率>95%。

教育教学成果显著。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级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16项,获批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2项,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标志性成果选题等高水平教改课题58项,先后设立校级教学研究基金项目、“113”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专项等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00余项;约有70%以上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改革。学校共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37项。其中,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6项;“113”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适应辽宁振兴发展的地方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协同机制的改革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三全”(即全周期质量标准、全过程学业评价和全方位质量监控)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沈阳化工大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沈阳化工大学教学督导管理办法》《沈阳化工大学教学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工作实施细则》《沈阳化工大学教学质量督导组工作规程》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2017年以来,学校成功举办“辽宁省机械设计创新大赛” “辽宁省化工设计创新创业竞赛” “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东北赛区竞赛”“辽宁省化工原理实验大赛”“辽宁省金相技能大赛”“辽宁省环境工程设计大赛”等6项赛事,极大提升了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2016年以来,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59项;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194项,二等奖376项,三等奖577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以德为先。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奋力写好立德树人大文章,绘就沈阳化工大学发展新蓝图!